当前位置:首页 债券知识 正文

国债类别与参与技巧

2020-08-01 21:53:03

把国债投资方式按照风险大小、投资难度排序,*选策略是简单的国债逆回购;其次是买储蓄型国债,长期持有到期;第三是买卖长期国债,获取差价;第四层就是高难度、高杠杆投资―长期持有期间适当做正回购交易套取资金投资...

说到债券投资很多人都会谈及到国债的投资,你知道国债类别与参与技巧吗?

我们把国债投资方式按照风险大小、投资难度排序,*选策略是简单的国债逆回购;其次是买储蓄型国债,长期持有到期;第三是买卖长期国债,获取差价;第四层就是高难度、高杠杆投资—长期持有期间适当做正回购交易套取资金投资于其他短期品种,或参与国债期货。

1、现金替代品:国债逆回购

*先要说入门级的情况——买不上国债或者压根儿就没买过国债产品的投资者该怎么做?

国债品种都有较长期限限制,本身就比较适宜拥有长期限 制资金或者追求稳健投资的投资者,所以印象中买国债就 意味着要挤在中老年人队伍中。年轻投资者资金占用率高 而且追求更高收益、更高流动性,*少关注国债的发售。

还有一个流动性更高的投资方式可以让你也参与国债投资 ,那就是国债逆回购。所谓回购,即买卖双方在成交的同 时约定要在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再反向成交。国债持 有者(融资方)与资金持有者(融券方)在合约中约定, 前者在卖出该笔国债后须在商定的时间以原来价格再买回 该笔国债,并支付原来商定的利息。国债逆回购,即指从 资金持有者角度,作为融券方来说的,所以下单要选择“ 卖出”。

更简单地理解,其实就是一种短期贷款—把钱借给对方, 对方用国债作抵押,到期拿回本金并收获利息。也就是说 我们用手里的资金限时交换到了一笔被交易系统冻结的国 债,持有到期还回,收到利息,也算间接短暂持有国债了 。

逆回购就安全性来说,基本等同于国债。只是需要通过证 券交易所系统交易,类似股票交易下单,我们填写的“价 格”就是资金的利率收益,参与竞价;虽然一天的报价也会像股价一样起伏,可一旦成交收益就确定下来,到期交 易所就自动把本金和利息收益划回账上。不会有本金损失 的风险。影响收益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利率,利率下跌,收 益率下跌;不过股市活跃、新股发行或是年末资金紧张时 ,融资方需求提高,收益率一般都会升高。

目前上交所有1天、2天、3天、4天、7天、14天、28天、91 天、183天期的国债逆回购品种。交易1手=10张=1000元, 但门槛设置为每100手起,也就是低10万元资金起,且只 能整数倍递增。交易费用方面,1天期的逆回购费用仅1元 ,折算为年化费用率即0.36%。闲置资金大部分人会放在活 期账户或者购买货币基金,但其实还可以参与国债逆回购 。

操作方式:类似股票交易,*先需要到证券公司营业部去 开立资金和股东账户,如果已有账户,即可带身份证与股 东卡直接签署回购协议。便捷的是还可以在证券公司网 站直接申请完成。

交易方式可通过网上交易、电话交易及手机交易。只需登 录交易系统,选择交易方向为“卖出”,输入相应回购代 码,价格填写你觉得合适的年化收益率数字。当然这也不 是随心填写、越高越好,而是像买股票一样要考虑能否成 交。剩下只需等到期后,资金和利息由系统自动返还。

以一笔10万元期限为1天的交易为例,某投资者当日在交易 系统中看到利率变化走势,即可在交易软件中选择卖出 204001品种,数量为100手,价格为即时利率9%。交易成功 后账户上被扣除10万和1元的手续费。而第二日到期时,按 照回购利息=回购数量×(回购价格×回购天数×100/360 ),扣掉1元手续费,账户上有24元利息收益。在交易时间 上需要注意的是:

 到期当日资金不可取但可用,可以继续逆回购或者用来购 买股票、申请新股等;

       到第二日就可取出。比如今天有10 万元准备明天购买股票,即可做1天的国债逆回购,并不影 响明天资金的使用。

如果在周五进行1天品种的交易,资金要在周一才返还,也就是说周末两天不计息,要注意避免损失。但是如果在 周五进行3天品种交易,周末两天就是计息的,而且这个时 候3天品种的利率也会明显下降。而直接购买7天品种也是 全部计息的。

考虑到1天回购的费用率是0.36%,而目前活期利率0.5%,所以只要回购收益率在0.86%以上就比持有现金强。逆回购 收益率波动大致在1%到4%以内,而月末季末资金需求多, 有时可以做到10%以上;周四涉及周末因素收益率一般较高 。而1天和7天品种交易活跃,意味着有高收益的可能。

类似这种回购还有深市的企业债逆回购,资金起点低,申报数量为10张起步,即1000元及其整数倍均可以操作。

2、持有储蓄型国债

各种国债品种让人目眩,简单来说,记住可分为不能流通上市的储蓄型和能上市交易的记账式两类,其中不能流通的储蓄型国债包括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这两种。

储蓄型国债面额都以100元起整数递增,拥有固定利率。这 个利率是发行时由财政部和央行参照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及 市场供求情况等确定下来的,一般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不同幅度。以财政部8月10日至8月19日发行的2012年凭证 式(二期)国债为例,3年期年利率4.76%,5年期年利率 5.32%。一旦发行,不会随降息等变动,所以如果有降息预 期,应该提前买入国债,锁定收益。

与定期存款有存单做凭证一样,凭证式国债购买时虽没有 单*印刷的实物券,但有填制的国库券收款纸质凭证。它 自购买之日开始记息,到期一次还本付息,计单利,期限 一般为1年、3年、5年。电子式国债本质就是凭证式国债的 改良版,只针对个人销售,通过电子方式记录债权,免去 了保管凭证的麻烦—主要有3年期与5年期,且改付息方式 为按年支付,每年还可以拿到兑现的利息。仔细对比可以 发现,电子式比凭证式更方便,且按年结付的利息可以提 取出来再转存。

正因比定存利息高、提前兑换损失小,所以储蓄型国债是存款很好的替代品。

它们发行依然抢手,基本是发行**天半日内销完,能否买到是个问题。需要关注发售信息,早做准备。不过好消 息是2012年四季度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有新变化趋势,让它 真正成为可及的投资品种。一个变化是,今后它将只面向 个人发售,不再向**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投资发售 。而承销方式也由包销改为代销,发行结束后各承销团成 员须准确计算实际发售金额,并将剩余额度注销,不能自 行持有或继续发售。这还能防止商业银行“捂”票不卖自 身投资,大大增加了个人投资者的购买机会。另一个变化 是明确规定不能二次转让,发行期结束后,承销团成员也 不能把提前兑取的国债再次销售给其他人。

虽然储蓄型国债本身零风险,但它流动性差,如果其后一 两年央行加息,还是比较被动。对于年轻投资者来说,3年 期国债相对更适合。

3、可持有可流通赚取差价—记账式国债

流动性差是储蓄型国债的大弱点,而记账式国债就能解 决这个问题。记账式国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发行交易,在二级市场可以像股票一样直接买卖。

它还有个优点是提前兑换不损失利息,仍可享受按票面利 率支付持有期利息,不过正因为流动性高,它的发行利率 由承销成员投标决定,普遍没有储蓄型国债高。但是上市 后其价格完全按市场供需及市场利率波动,当市场预期利 率上升时价格下降,市场预期利率下降时价格则上升,投 资者可以通过买卖取得价差收益。

现已上市交易的记账式国债共有29只,期限从1年到20年不 等。上市后随时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买卖,既可享受高 利率,还可赚取价差。通过有丰富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 力的人准确判断,可获得额外的价格收益。所以要做的就 是在证券交易所开通记账式国债的证券交易账号,也可以 在商业银行柜台开立国债托管账户,并开通记账式国债的 柜台交易功能。认购不收取手续费,券商只在买卖环节收 取0.1%手续费。交易时间是周一到周五,8:30至16:30。

不过这并不是件低风险的事。当市场收益率上升时,债券 净价下降,有可能低于客户购买时的价格,带来价差损失 。就算后持有到期,还可以获得票面利息收入,本金不会损失,可是一旦把握不稳,就损失了机会收益。真正要赚取差价其实比较挑战投资水平。在控制风险上,需要注 意的是:

国债的本质是讲究中长期持有,期间倒是可以按照股票的补仓手法,低吸高抛,以拉低成本获得收益。

赚差价更适合机构投资者或者对市场和债券本身走势有较 强判断能力的投资者。普通投资者可以看重流动性而买入 。

4、高风险方式—国债正回购或国债期货

这个阶段有大致两种方式,一是国债正回购,即与逆回购相对应,利用自己手里持有的国债,期间适当做正回购交 易套取资金投资于其他短期品种获得收益。

这个与国债逆回购恰恰是对手方,即拥有国债的人可以做融资方,把手里的国债质押出去而获得融券方的资金,投入到短期更有把握的地方,比如股市短线交易、新股申购 。但这个正回购参与门槛较高,一般是银行、基金等机构 拥有交易席位,手里的国债还需按转换率做成质押。这样 融到的资金需要支付给逆回购方利息,对短期的投资效果 要求高,建议普通投资者还是不要轻易尝试。

另外,加入杠杆、与国债挂钩的投资方向就是国债期货, 2012年2月13日仿真交易正式启动,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。 国债期货的合约标的其实只是名义标准国债,投资门槛为4万元,但在保证金制度下能获得25倍杠杆。它实质上属于 利率期货,因为国债对利率变化敏感,国债期货就可以帮助对冲风险。比如对未来利率做出走势判断,看涨债券收益则做多,看跌就做空。但一旦判断错误,杠杆也会放大损失。

只是这样的操作对投资者成熟度的要求更高,要慢慢修炼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!

温馨提示:《国债类别与参与技巧》内容整理自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仅供参考交流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,谢谢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
免责声明: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,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风险自担!
基金公司 期货公司 证券公司 股票软件 金融问答 金融期货 信托知识 债券知识 保险知识 理财知识 银行知识 沪深股票 期货知识 基金知识 基金概况 股票知识 贷款知识 金融热点 常见问题 专题推荐 产品百科 软件中心 金融平台 金融知识 黄金知识 白银知识